江门学校大全江门大学大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地址:广东江门市潮连大道6号
  • 电话:0750-3725555
  • 邮编:529000
  • 网站:http://www.jmpt.cn/
点击查看“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地图完整版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校徽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举办高等教育已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2009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目前,学院办学规模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生源遍及全省各地及全国14个省(区),全院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21%,“双师素质”人数超过三分之一。

一直以来,学院把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贯穿于育人始终,强调学生在全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真本领,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技能比赛中频频获奖;近年来,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8.58%,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秉承“厚德、尚能、笃学、致用”的校训,坚持对学生开展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具有职业意识、创业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近年来,学院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中华文化、侨乡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再上新台阶,荣获2010年“江门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涌现了“江门市2010年十佳感动人物”——黎伟珊等一批自立自强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精细化管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在上级的领导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正全力以赴,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瞄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扎实工作,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

校容校貌

校园风貌学院坐落在广东省江门市城区。江门市是珠三角西部的中心城市,毗邻港澳,是全国著名侨乡,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美誉;江门历史源远流长,曾哺育了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和“国学大师”陈垣;诞生了32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

学院新校区位于风景优美的西江之滨,占地1080亩。校园学习、生活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宁静怡人;教学楼、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建筑格调新颖、功能完善;葵林、樱花林、桃李林、新华廊、文化长廊、小银湖等各具情趣,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被誉为江门市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学院藏书118万册,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3个,实训(实验)室105间,实训设备先进,5997平方米的江门市高技能实训平台落户该院;拥有产学合作基地154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3家,校企深度融合;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示范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1个,可开展39个工种(考点)的技能鉴定或培训;拥有技术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数字化校园日臻完善。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校园风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深入,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项目化教学、“2+1”顶岗实训广泛开展,形成以校政企合作为基础、遍及校(商)会合作、校团合作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格局;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双师工程”、“名师工程”和“师德工程”逐渐成为品牌,初步构建了一个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已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公开出版教材43部,编写特色校本教材45本;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连续两届达98%,取得4项省级教改项目,确立14个院级教改项目;产学研一体化不断成熟,发表各类论文414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论文76篇),省级以上课题立项20项,获得专利4项,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棉正反双面涂层牛仔布”等4种新产品分别荣获2007年度中国印染、棉纺织、色织产品优秀创新奖和优秀设计奖等4个奖项;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成绩突出,学生获得国际级奖励5人次、国家级奖励198人次、省级奖励151人次、市级奖励59人次;省级集体奖11次,市级集体奖8次。

学术交流

学院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同类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院正成为江门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师资力量

全院有教职工52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2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4.68%,“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师比例为35%,还拥有一支由企业(行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

机构设置

部门

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人事处)
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
纪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处)
学院工会
离退休教职工党总支部
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
学院团委
教务处
财务处
科研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
教学督导室
后勤,保卫处,(招投标管理中心)
设备与资产管理部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

康绍华

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工作。

院长刘智勇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档案管理,统计,保密,教学督导工作
副院长黄锦棠分管财务和继续教育工作
黄,坚分管学生,招生,就业,共青团,征兵,外事侨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会,妇女和计生工作
蔡,勇分管后勤,基建,设备,校产,综合治理,保卫及,卫生防疫,工作
孙,宁分管教学,专业建设,学报,科研与科技开发,职业教育研究,实训,图书情报,评建(创示范),校企合作,电教,语委,体育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吴南云

文化传统

校训校徽

校训

校园风貌厚德 尚能 笃学 致用

厚德:厚德载物 与人为善 和而不流 爱国奉献

尚能:崇尚技能 精益求精 工学结合 与时俱进

笃学:诚笃不懈 专心致志 博观约取 转益多师

致用:学以致用 得心应手 成器成物 传承创新

校徽

整个图案是采用变形的汉字“业”,构成一艘风帆劲张的船,显示丰富的寓意。“业”,代表学业、专业、职业、事业,突出了该院着力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事业兴旺发达的特点。“业”变形为船,化用了李白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境,大气磅礴,风帆劲张的造型,寓意扬帆远航、一帆风顺,既巧妙地揭示出该院处西江之滨、通五湖四海的地缘优势,又酣畅地显示了该院师生乘风破浪、开拓前进的满腔豪情,整个图案简洁明快,主题突出,表现了侨乡职院的特点。从另一个角度赏析,中间两根立柱顶天立地,象征栋梁之材,两翼造型像大鹏展翅,寓意前程万里,恰切地体现出该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

办学特色

校园风貌办学理念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江门,面向珠三角,辐射港澳和华南地区,培养适应侨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已初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成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为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办学成果

学院在广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获一银一铜,在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中获二金七银,在中国师范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材料技术系郑天寿同学在第四届广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被评为“广东省十佳职业规划之星”,何志华同学在首届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艺术设计系06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余毅明同学作品《时尚空间》入围“2008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大赛”;在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荣获舞蹈类等4个一等奖;在2008年中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学院首次参赛,就有7位学生荣获一等奖、20位学生荣获二等奖、33位学生荣获三等奖;学院因在第二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成绩优秀而获得“优秀组织奖”。在2009年广东省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夺得“优胜杯”。该院团委被评为“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学院先后被评为“江门市先进集体”、“江门市平安校园”称号。

学生组织

教育技术工作室logo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在丰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技术工作室承担了学院内外各类文化活动的设备支持。

教育技术工作室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倡导并建立的学生组织。

自2002年于江门教育学院成立 以来,管理工作正式步入规范化。教育技术工作室与其他组织,社团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既不属于学院三会管辖,亦不属于系的组织,是学院一个独立,且与学院学生三会并立的组织,其指导单位是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教育技术工作室是学院唯一一个掌握精品课程制作、网页制作及维护、图片图像美工、电脑系统维护、摄影摄像舞台音响技术、电教(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等知识为一体,是以技术为主导、服务为宗旨、也是一个以人为服务第一的组织。在成立之初到现在的这7年里,工作室在制度管理、文化建设和资源整合上做了很多与时俱进的学习和整改,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宗旨:团结互助、和谐发展、技术为本、服务第一

学校地址

学校一共4个校区

潮连校区:广东省江门市潮连大道6号

南校区:广东省江门市江翠路165号

西校区:广东省江门市华园中路42号

环市校区:广东省江门市环市二路18号

发展前景

社会支持

校园风貌学院发展得到了上级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怀与鼎力支持。目前,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及物品价值逾4000万元;不少企业在学院设立多种奖(助)学金激励学生完成学业;截止2009年,有16家企业与学院签订实训就业基地协议大力支持学院办学。

继续发展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精细化管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在上级的领导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正全力以赴,按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瞄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扎实工作,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

就业情况

学院紧紧依托侨乡社会资源办学,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院共培养了全日制大专毕业生3663人,成教大专生1830人,2006年后,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08年更高达99.17%,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唯一的染整技术中小企业培训基地、江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地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面向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培训共计52000多人次。

相关新闻

江门职院携手“新财富”

2013年6月26日,为充分发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江门职院与江门市崖门新财富环保工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和产学研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协议则进一步明确了合作领域与合作项目,由江门职院在企业建立分教点和教师工作站,与企业协同合作,开展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教学活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安排教师担任企业挂职工程师或技术顾问、管理顾问等,为企业提供技术与管理服务。同时,设立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由江门职院在企业内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实行送教上门,为企业员工提高学历及技能搭建平台。[1]

相关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新闻